「麵包不分宗教、種族和文化,能將人心結合在一塊」
莫琳 • 艾姆莉德《來交換麵包吧》
在家庭烘焙的日子,每當國際牌32公升烤箱倒數計時的時間一到,「叮」的清脆聲響,家人總是會引領期盼,有新鮮的麵包將要出爐。
麵包似乎有種魔力,能夠聚集人們的目光,同樣都是主食類的食物,亞洲的白飯反而沒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我家的電子飯鍋煮好飯也是會聲響,可是卻沒有得到太多家人的回應。也許是麵包的製作過程充滿了許多變因,能夠讓烘焙師能將自己的想法、想要傳達的事情注入到麵包中的。在國外朋友之間、或是左鄰右社分享自己烘焙的麵包甚至是一種友好的象徵,在亞洲反而不會有人分享自己煮好的白飯。
耐嚼、潮濕、柔軟的酸麵包比較像是亞洲的白米飯,都是屬於有飽足感的主食。常溫下的酸麵包可以吃出麵包的原始滋味,經過回溫回烤後的酸麵包則可以媲美剛出爐的麵包,外皮會變得酥脆,趁還溫熱時食用會有最好的風味。隔夜的酸麵包會變比較乾,發酵風味會明顯許多,適合用來製作料理,麵包比較容易吸收湯汁,也可以塗抹奶油、橄欖油或起司更是人間美味,即便是有包料的酸麵包也建議如此食用。
酸麵包的自然發酵風味跟鹹食也很適合,像是燉牛肉、烤雞胸肉、生菜沙拉幾乎所有的歐美料理都可以配合著酸麵包一起食用。就跟亞洲的「吃飯配菜」一樣,我們也很少人只吃白米飯,就算是淋個醬油、放一顆梅子也好,同樣的道理。
把麵包當作主食之後自己的飲食方式或是料理方法多少會有一些改變,看待麵包的方式也跟以往有所不同。學習西方的料理有許多充滿樂趣的地方,搭配新鮮的酸麵包可以讓料理變得更完整。
酸麵包並不是一款新的麵包種類,不是像生日蛋糕或是火雞大餐一樣耀眼,反而比較像是去市場買菜順便帶一條麵包回來料理的日常麵包,它只是料理的一部分,餐桌上的一個角色。需要特別花心思的地方還是在於尋找好的食材、細心的烹煮一頓餐點以及與人們分享美味。